“进入21世纪,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相当迅速,工程应用面积大幅增加,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8000万平方米,估计到今年,地源热泵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1亿平方米。可以说,地源热泵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日前,湖北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所长胡平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地源热泵推广应因地制宜 尽管地源热泵的迅速发展令业内人士欣喜不已,然而,胡平放一再强调,应用地源热泵项目一定要因地制宜。上马项目前要做好充分论证,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具备应用地源热泵的条件,以及适合应用哪种类型的地源热泵。 按照《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的要求,应用地源热泵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情况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目前地源热泵主要有三种类型,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土壤埋管式热泵,这三种类型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在应用之前一定做好论证。胡平放解释,“应用地下水源热泵要注意考察地下水资源情况,了解水量、水质、水温等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同理,应用地表水源热泵要摸清地表水的各项指标;而采用土壤埋管式则要充分了解场地面积、土壤导热性、地质条件、建筑的供暖供冷负荷情况等。否则的话,将由此引发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 此外,还要考虑地域和气候环境对系统的影响。胡平放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我国国土面积跨多个气候带,南部的热带地区或北方严寒地区就不适合应用单纯的埋管式热泵,因为这些地区较难达到热平衡,容易出现供暖或供冷不足的情况,因此往往要采取复合系统等措施。“实际上,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一般来说,地下水源热泵比土壤埋管式热泵的换热效率高,但其涉及的环境影响及后期回灌要求等问题更复杂,因此,包括地质条件、水资源条件等在内的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都会影响方案的选择。总之,要因地制宜,才能实现节能、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效益。” 对系统运行效果要加强监管 “重设计施工,轻运行管理,这是目前地源热泵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胡平放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组织承担监测系统运行效果的责任。地源热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地上”与“地下”很多子系统,无论哪个系统出现了纰漏,都会对整个系统的节能效率造成影响。但是甲乙双方往往都只关心项目的初始投资,而不关注后期的整体运行情况,尤其是施工方往往重经济效益,轻节能效益、环境效益,因此,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担起监管的职责。目前,正是由于缺乏对系统运行的后期监测和管理,很多地源热泵应用项目是否节能、节能效果究竟如何根本不清楚,也就无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更无法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